我為何關心長榮罷工事件

SHYHYU YANG
3 min readJun 27, 2019

--

照片來源:美國之音

我為何如此關心長榮罷工事件?

在台灣,每一次的勞工運動,都是台灣勞權在無盡黑夜中的一盞明燈,點燈過程齟齬難免,但因為不認同就要捻熄它真是萬萬不可。

短短不到一年時間,航空業兩場大型罷工接連展開,而好巧不巧每一次的勞資糾紛,主流媒體的論述、立場千篇一律,坐實了資本家的僕人的位子,多少假消息、未經證實的說法,只要是長榮發出的訊息,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佔據頭版,而幾乎每一篇文章的網路留言都是一面倒的支持資方,彷彿全世界都在對付萬惡的罷工者一樣。

如果對媒體、社群操作稍微有點理解,其實可以輕易地感受到這些媒體訊息當中的不自然,其一是發聲來源非常單一,長榮的說法幾乎佔滿了主流媒體的版面; 其二則是網友回應相似度極高。再者主流媒體輪番播送特定「意見領袖」的聲音,這些聲量又一面倒的支持長榮,例如最近謝金河的說法,十分巧妙的潑罷工者冷水之餘,再用緬懷的方式讚頌長榮的企業精神。

工會受限於人脈與媒體資源,即便澄清了假消息,卻難以挽回話語權不足,錯失先機落入困守的頹勢,而根據網路溫度計的資料分析,民眾對於「勞工董事」、「禁搭便車」討論聲量與負面情緒皆高,都可能與長榮積極的媒體操作脫離不了關係,而我懷疑又有多少人在罷工事件之前理解兩者的概念呢?愈是陌生的詞彙就愈容易受到先期框架影響,資方的公關深諳框架理論的精髓,以結果來看顯然是操作成功了。

資料傳送門,何謂勞工董事 / 長榮罷工始末

長榮企業的強硬其來有自,他們內部威權式的管理風格,深受「愛拼才會贏」世代的偏愛,這樣的意識形態或許傳承了威權時代的遺風,卻難容於現代勞權意識抬頭的年代。長榮寧可燒光50億也要與勞工對抗到底其實已經是意氣用事的層次了,試想用那50億或許可以徹底重整勞資關係,但他們卻用來當作戰爭的軍糧,正反應了一個財團持強凌弱,動用一切力量維護威權的意識形態。

依目前的事態來看,抗爭者幾乎沒有勝算,他們一無所有,只有少數的媒體願意發聲(但卻都是非主流的),他們只能坐困帳篷,等待對方善意的回應,因為如此,我始終站在勞工這邊,因為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是那個隨便就放話拿50億跟你對幹的財團,我們彼此都是勞工,到底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呢?

勞工最後能依靠的,只剩下政府了不是嗎?長榮罷工是航空業史上最大的勞工運動,政府應該動用可行之力幫助勞工坐穩談判桌,政府應該動用可行的政策工具敦促資方妥善處理勞工關係。倘若政府噤聲推諉,真不知道高牆下的雞蛋們,誰來保護?

--

--

SHYHYU YANG

UX / 視覺設計工作者,熱愛攝影與寫作。早先讀廣告,第一份工作卻是大學助教,轉了個彎栽入視覺設計的窟窿裏。喜愛涉獵社會、政治、人類學,輕微的知識恐慌症